中国:多米诺骨牌效应

中国:多米诺骨牌效应

关于中国经济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最近发表了几份报告和文章。 如果我们考虑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被视为全球增长最大的“引擎”,那么所提出的担忧并非不可原谅。 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球投资者也更愿意投资于这种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中国近期面临经济可能衰退的风险,这可能会导致世界股市暴跌,并影响全球经济格局。

对于中国经济进程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 一方面,许多分析师宣称投资者的担忧不合理,市场反应过度,因为中国经济在 2015 年增长了近 6.9%,而前一年为 7.3%,这是自 2009 年以来的最低增长率—— 但仍然是一个不错的利润! 另一方面,许多其他研究人员几乎可以肯定,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远弱于经济统计数据显示的水平。 为了使上述内容更加全面,中国的GDP报告以人民币为单位发布。 然而,它们必须以美元(一种国际货币)为基础发布,以便计算全球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结果可能并不令人愉快。 如下图所示,尽管2010年至2014年期间中国GDP平均增速在15%左右,但2015年增速大幅放缓。

此外,尽管2014年一般政府债务占GDP的55%(2007年为42%)仍然合理,但如果我们考虑到地方政府的部门规模以及私人债务,这一良好形象很容易被扭转。 (银行、公司和家庭)。 从这个角度来看,债务总额占GDP的282%,虽然仍低于美国的331.7%,但仍然造成了不稳定的条件。 与 2015 年同月相比,以美元计算,出口部门下降了近 2%,进口部门下降了近 11%,贸易量也有所下降。制造业指数也降至 50 以下,这表明该部门大幅萎缩。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2000年至2013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建筑业和重工业等经济部门目前正在衰退。 服务业和消费支出这些提供稳定就业水平和波动性增长的行业仍然强劲,是中国当前经济的最大组成部分,但不幸的是还不够强劲; 至少不足以支撑整个经济。

另一个令投资者和研究人员担忧的重要事实是,根据高盛等许多银行的估计,中国市场被认为被严重高估。 尽管当时中国经济呈下滑趋势,但其价值在一年内(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上涨了约150%。 2015年6月,它们的价值达到10万亿美元,而在该国增长更大的2013-14年期间,价值约为4万亿美元! 根据 Bespoke Investment Group 和彭博社的数据,中国股市 2015 年一个月内损失了 3.25 万亿美元,自 2015 年 6 月以来总计损失了 4.5 万亿美元。 2016年初情况更加恶化,股价下跌近7%,股市损失约万亿美元。 因此,今年市场已经两次中断,中国央行加速人民币贬值至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以提振中国出口、加强经济交易,应对工业活动大幅下滑。

尽管出现上述贬值,但预计情况不会改善。 许多分析师预测,到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至少会进一步贬值12%,并认为中国股市不太可能稳定,除非其价值跌至2012-2014年的水平,这意味着目前价值将额外下跌约33% 。 如下图所示,汇率市场如此剧烈的波动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走势的质疑。 上述情况加上政府的干预政策,这些政策违背了“自由市场”,被认为本质上是不可控的反应,引起了恐慌,增加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不足,使他们感到“紧张”和怀疑。 增长的可持续性。

除了上述巨大的波动性之外,与大多数国际市场相比,大量中国个人(约占人口的 7%)在股票市场进行了大量投资,这也增加了投资者的不确定性。 这是不断增加的。 私募股权占中国普通家庭资产的20%,相当于一生劳动力45%的储蓄,而中国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相当于GDP的45%,而中国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相当于GDP的45%。 美国为 115%,朝鲜为 97%。 据德意志银行统计,中国66%的小额个人投资者高中未毕业,6%是文盲,对市场一无所知。 因此,他们的投资行为容易受到预测,并促使许多投机者以牺牲市场稳定性为代价来获取利益。

许多分析师和研究人员认为上述事实是严重衰退威胁国家经济的一些迹象。 中国巨头的“命运”绝对不是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唯一因素,但由于种种原因无疑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首先,中国的内部消费和需求是动态的。 它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能源和消费品进口国,自 2013 年以来也是众多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它与美国、欧盟、香港、日本和韩国有着重要的贸易关系,同时鼓励贸易 与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一样,它从非洲国家进口石油和其他燃料、金属矿石、铝、塑料和有机化学品等原材料。

不幸的是,贸易量下降,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购买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需求受到严重影响。 这反过来不仅损害了并且预计将进一步损害依赖原材料出口的新兴经济体,例如巴西,而且损害了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造商和建筑业。 如果人民币进一步贬值,情况会变得更糟,因为中国商品的美元价值将进一步下降。 尤其脆弱的是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北非、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巴西和委内瑞拉等国家,这些国家主要依赖中国对石油、金属等的需求,因为这些国家的GDP占比最大 基于出口和进口。 下图显示了中国经济放缓对全球多个国家GDP的影响。

特别是在欧洲,出口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欧洲对中国的原材料出口率约为8%,约占欧洲GDP的1%。 因此,中国经济对欧洲的直接影响预计并不重要。 然而,间接后果可能是不可预测的。 欧洲的银行体系是国际化的,因此源自中国的金融传染风险不容忽视。 近年来,许多欧洲银行,例如德国和法国的银行,都向中国的银行放贷,现在它们对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敞口很大。 此外,西班牙银行等其他银行并未广泛向中国放贷,而是在拉美地区持有大量价值资产,而拉美地区目前正遭受中国需求下降的影响。

如果中国股市继续下跌,可能出现的资本外逃是另一个可能出现的风险。 大量资金已经在消退; 因为投资者已经从中国撤出了数十亿美元。 央行可能会进一步贬值其货币以抵消资金外流。 但这反过来可能会促使其他国家也让其货币贬值或实施各种保护措施,以保护其商业利益。 不幸的是,这样的事态发展让我们想起了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类似事件。 下面的图表显示了自 2006 年以来的估计资本流动。

最后,我们不应忘记提及对中华民族本身的潜在后果,至少可以说,这绝对是不愉快的。 该国的政治领导层目前正致力于扩大国内消费以及中国一些生产部门的逐步自由化和国际化。 此类改革加上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可能会导致社会政治动荡。 罢工、劳工斗争、工人抗议等都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已经增加的失业率将进一步上升,特别是在城市地区。 贫困事件将倍增,卫生和教育系统将恶化,生活水平将受到负面影响。 中国人口可能会回到中国经济增长之前(大约三十年前)的农村和贫困社会。

总而言之,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处于如此紧要的经济关头,这在全球现代史上还是第一次。 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为我们了解中国的任何发展,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会如何影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以及整个世界经济提供线索。 在提振经济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储蓄者转变为投资者一直是中国政府的主要目标,也是将经济活动从出口转向消费和增强内需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当局意识到,为了经济有效发展,必须克服环境问题、地方政府巨额债务和腐败事件、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者的崛起、制造业供给过剩等诸多困难。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中国是否能够成功克服上述障碍,从以工业和投资为主的经济模式转变为以服务业和消费支出为主的新经济模式,以及它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多大程度的损害。 这种结构性改革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艰苦的努力,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进展还不够顺利。 例如,尽管为鼓励私营部门参与众多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以限制国家干预主义、消除金融腐败事件并改善其管理)做出了广泛的努力,但迄今为止只有少数混合所有制交易得以实现。 其中许多涉及向国有投资公司转让股份,没有私营部门参与。 相反,自2008年以来,国有企业数量增加了约5万家。

当然也有乐观的观点,因为许多分析人士声称,如果改革进行得当,中国的情况可以扭转并保持增长。 近期经济出现一些企稳迹象,主要是由于房价上涨和资本外流的阻力。 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是,三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在五个月后首次上升。 因此,中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证明其愿意成功遵循所需的变革,以恢复市场信心。 尽管如此,市场的强劲信心总会增强经济的稳定性,增强投资热情,增长必然到来。

作者:Gram Marine Pte Ltd 交易员 M. Fioraki 女士

2560 1422 Gram Marine
开始输入
CHN